Physical Address
304 North Cardinal St.
Dorchester Center, MA 02124
圖片來源/pixabay
每週Youtube定期發佈新影片,請訂閱我的Youtube頻道》https://goo.gl/X3FSST
不知道你有沒有曾經有過,很長一陣子,每天都凌晨兩點才睡覺,那種長期疲憊感,真的很令人痛苦。
可能是在趕專案,可能是在忙工作,可能是你進到一間很操的大公司,總之,你累爆了!
我就有過那種經驗,在很長一段的時間裡,每天都凌晨兩點左右才睡,每天都覺得很累。
雖然我不鼓勵熬夜這件事,畢竟,健康這種東西無可替代,但是,當你很疲憊的時候,通常就代表著,你正在快速成長。
郭台銘曾經說過一句話:「成長,你的名字就叫痛苦。」這句話我還是學生的時候無法體會,但現在我覺得,這句話絕對是至理名言。
《異數》的作者,在書裡面提到,想成為某個專家,你就必須在某個領域裡面,苦練一萬個小時。
《異數》作者的這個想法,其實是來自於《刻意練習》這本書的作者所提出的:在某個領域裡面持續地刻意練習。
只要你看過這《刻意練習》這本書,你就會明白,在某個領域裡面,刻意地苦練,是很痛苦的一件事,但只有這樣,你才有可能打敗大多數的人,成為某個領域裡面的專家。
刻意練習是痛苦的,但這也意味著,你能快速成長。
回到一萬小時金律這件事,一萬小時金律是由《異數》的作者,麥爾坎.葛拉威爾所提出。他認為,任何領域裡面的大師都是經過了至少一萬小時以上的淬煉,最後才成為大師的。
舉凡像是莫札特、貝多芬,又或是愛迪生等等。幾乎你所知道的每個領域的大師,都投入了非常大量的練習。
那麼,是否只要經過一萬小時的鍛鍊,就一定能成為大師呢?這似乎是一個疑問。
舉例來說,很多人從小就開始學習英文,但是可能到了年紀大的時候,英文還是不流利,從小到大學習的過程一定超過一萬小時,那麼既然學習了這麼久的英文,為什麼英文還是不流利呢?這個問題,想必很多人都感到很納悶。
根據我自己的觀察,一萬小時有兩個前提,分別是:
1.連續性
2.大量練習。
連續性跟大量練習,做到這兩件事,然後刻意練習一萬小時,你才有機會成為專家。
連續性的意思是,你每天都要練習,不能中斷,例如,如果一個禮拜有一天練習10多個小時,但是另外六天都沒有練習,這樣就不滿足連續性,你必須每天都練習某個領域的技能,才算滿足連續性。
大量的意思是,你每天都必須練習至少8~10小時以上,也就是,如果你每天只練習一個小時,然後持續十年,你最後還是無法成為頂尖的專家。
其實這個就可以用來解釋為什麼大部分的人,從小開始學習英文,已經經過了這麼多年,卻仍然無法成為專家,那就是因為沒有持續且大量的練習。
大部分的人從小開始學習英文,但是可能一個禮拜只有1~2天有在練習英文,這就沒有連續性,所以無論練再久,進步還是很有限。
但是如果今天,你搬到了英語系國家,由於你每天都在用英文跟外國人溝通,此時你就會儘速神速。所以練英文要快,說穿了,其實還是讓自己置身一個充滿英文的環境,讓自己無時無刻都在講英文,這是最快的方式。
沒有做到連續性跟大量練習這兩件事,即便練了一萬小時,也是效果有限。
如果說,我鼓勵你給自己多一點的痛苦,你肯定覺得,你這人有毛病吧!沒事給自己找麻煩幹什麼呢?
但是,如果你想成長得快一點,給自己一些痛苦是必要的,因為:你成長最快的時候,都出現在你最痛苦的時候。
假如你想進行一萬小時的練習,讓自己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那麼你就必須做到連續跟大量練習這兩件事,這也意味著,你會有一段時間過得很痛苦,但是我保證,你的回報肯定非常大的,因為你會進步神速!
沒有人沒事會給自己找痛苦,所以成為專家的人,才會少之又少。
假如你想成為某個領域的佼佼者,那就給自己找痛苦、讓自己疲憊吧!因為:疲憊的名字,就叫做「成長」。
ps.如果你有任何問題,無論是在工作方面、感情方面、學習方面,還是其他方面,歡迎你來信諮詢。每封信我都會認真看。
每天早上七點我會在line上推播一則知識音頻,將我的所見所聞與你分享,一年365天,從不間斷。還沒加我Line的朋友,快加我唷。 https://goo.gl/kTLQz1
每週Youtube發佈新影片,請訂閱我的Youtube頻道》https://goo.gl/X3FS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