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吸引力法則有用,其實你只是做了個白日夢

你把你的時間,花在去想像那些很美好的事情,最後可能只證明了一件事,那就是:你做了一場白日夢。

圖片來源/pixabay

每天早上七點我會在line上推播一則知識音頻,將我的所見所聞與你分享,一年365天,從不間斷。還沒加我Line的朋友,快加我唷。 https://goo.gl/kTLQz1

我最早看過《吸引力法則》這本書,是在我還在唸大學的時候,當時我對於這種無法用科學佐證的東西,其實也是半信半疑。

吸引力法則的核心概念,簡單的講,就是,你的想法本身會塑造你所處的環境,而你的想法會在你的生命中自己去實踐。比方說:如果你的腦海常常想像著自己過著幸福快樂的人生,最後你就會過上幸福快樂的人生。

但是,這種《吸引力法則》所說的,想法創造現實的這種方法,真的靠譜嗎?答案是,一點也不靠譜。

你把你的時間,花在去想像那些很美好的事情,最後可能只證明了一件事,那就是:你做了一場白日夢。

吸引力法則,除了沒幫助,可能還有害

在1991年,加州大學的兩位學者,共同進行了一項研究,受試者是一群學生,他們想測試吸引力法則到底有沒有幫助。

他們將受試者分成三組:

第一組:每天必須花一些時間,想像在期中考拿到高分的感覺
第二組:每天必須花一些時間思考,想像自己在何時、何地、用什麼方法,去準備考試
第三組:不用想像任何跟考試有關的畫面

結果顯示,第一組學生,花最少的時間看書,分數也拿到了最低分。第二組學生做了比較多的準備,成績也比其他組還要高。

這個研究告訴我們,當你想像自己成績高,你的成績就會變高嗎?當然不會。你的成績高低,還是跟你的努力程度有關。

這個實驗的結果,可以讓我們總結兩件事:

1.吸引力法則,可能反而讓你變得更不積極
2.要想像過程,而不是結果,才會對你有幫助

如果你把時間花在去想像那些,自己過得很美好的畫面,你最終可能只是浪費時間而已。

想像過程,而不是結果

這個實驗告訴我們最重要的一個結果就是,你要去想像過程,而不是結果。

第二組的學生,因為想像了自己努力準備讀書的過程,而不是想像自己考高分的畫面,最後他們反而花了更多的時間準備考試,所以最後拿到高分了。

而第一組的學生,因為想像了自己考高分的畫面,反而讓自己變得不那麼積極的看書,以至於最後反而考了低分。

所以很多倡導吸引力法則的人,告訴你要想像一個美好的畫面,你就能過得更美好,這可能根本一點都不靠譜。

相反地,你可以想像一些努力過程的畫面,這反而可以幫助你變得更積極。

很多人大力推薦吸引力法則這種東西,鼓勵你可以不花時間跟精力,就可以得到你渴望的事物。現在我們明白:這只是一種不切實際的想法,天底下沒有可以不付出努力就能獲得,這種事。

假如你想替自己創造好運,《幸運,你可以學會的能力》這本書的作者,提供了幾個原則讓我們參考:

1.你要想像過程,而不是結果,這樣你才可以變得更積極
2.無論如何,想要變得更好,你都得付出努力
3.想要創造好運,那你就要慎選你的環境,因為環境會很大程度的影響一個人

總結來說,吸引力法則,實際上幾乎沒有實質的作用。真正有用的其實是視覺化的想像,而且,當你要透過想像來讓自己變得更好的時候,永遠要記得,要想像過程,而不是結果。

只靠想,你的生活肯定不會有任何改變,想要獲得改變,你就必須付出相對的努力。

以為靠想就能過上一個美好人生的人,最終可能只是證明了:自己做了一個白日夢。


每天早上七點我會在line上推播一則知識音頻,將我的所見所聞與你分享,一年365天,從不間斷。還沒加我Line的朋友,快加我唷。 https://goo.gl/kTLQz1

每週Youtube發佈新影片,請訂閱我的Youtube頻道》https://goo.gl/X3FSST

預設圖片
伊森

我是一個每年閱讀超過200本書的:創業者/Youtuber/專欄作家/部落客。

文章: 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