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3個數字,可能伴隨你的一生

生活中幾乎大部分的數字都跟我們沒關係,但是這三個數字,是從觀察中所總結出來的規律;面對規律,最好的方式是順著它,而不是違背它。

圖片來源/pixabay

每天早上七點我會在line上推播一則知識音頻,將我的所見所聞與你分享,一年365天,從不間斷。還沒加我Line的朋友,快加我唷。 https://goo.gl/kTLQz1

之前我曾經聊過有目的的主動閱讀,這是我認為更高級的閱讀方式,而有目的本身代表你看書不是隨意看看而已,而是尋找這本書的作者想傳達什麼樣的規律。

所謂的規律,就是我們從生活中的現象去觀察,然後獲得一些結果,去總結在幾乎大部分情況下,都是用的規則或方式。

有三個數字,被學者認為,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這三個數字,我們應該時時的記住他們分別代表什麼。

1.數字 150

這個數字又稱鄧巴數,這是指某個人能與周遭維持緊密人際關係的上限,一旦超過這個數字我們就會承受不住,這是目前人類大腦的上限。

所以當你的朋友圈超過了這個數字,就會發生有些人不太熟,甚至不會互相聯繫的情況。

之前我看了《小群效應》這本書,這本書說了一句我非常印象深刻的話,作者說:「人人都想進大群,人人活躍在小群。」這句話很令人開腦洞,但這是真的。

為什麼人總是在小群裡活躍,在大群裡反而比較安靜呢?因為你在大群裡有太多不認識的人,所以你會顧慮非常多,想來想去,最後就想說算了,不說話好了。

也就是說,我們根本無法記住那麼多人,而當有太多人我們不認識的時候,我們就會變得越來越沈默。

150個人,就是一個人平均能夠維持緊密人際關係的上限。

鄧巴數這個數字告訴我們:認識那麼多人不見得有用,勇敢的告別那些無效社交,把重心放在努力維持與這150個人的友誼。

2.數字 5

美國的商業哲學家Jim Rohn提出:「跟你最要好的5個朋友,你的財富和智慧就是他們的平均值。」你會與身邊交往密切的朋友互相影響,進而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行為。

Jim Rohn說的這句話,想必很多人都已經聽過了。

這背後的道理顯而易見,那就是,我們身邊的朋友,往往就是影響我們最深的人。

5這個數字告訴我們的就是:謹慎選擇跟自己最要好的5個朋友,因為他們影響我們最深。

3.數字 1/3

最後一個跟我們息息相關的數字,就是1/3。

《下一個家在何方?》這本書的作者馬修‧戴斯蒙認為:當你的房租超過薪水的1/3,你可能就再也無力翻轉貧窮!因為你會因為付不起房租,而搬到更糟糕的地方,遇見更糟糕的環境,最後讓自己變得更糟糕。

1/3這個數字,給我們的啟示就是:房租永遠不要超過收入的1/3,這是不讓自己陷入惡性循環的基準。

生活中幾乎大部分的數字都跟我們沒關係,但是這三個數字,是從觀察中所總結出來的規律;面對規律,最好的方式是順著它,而不是違背它。


每天早上七點我會在line上推播一則知識音頻,將我的所見所聞與你分享,一年365天,從不間斷。還沒加我Line的朋友,快加我唷。 https://goo.gl/kTLQz1

每週Youtube發佈新影片,請訂閱我的Youtube頻道》https://goo.gl/X3FSST

 
預設圖片
伊森

我是一個每年閱讀超過200本書的:創業者/Youtuber/專欄作家/部落客。

文章: 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