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這6種心理偏誤,而且9成以上的人都沒發現

圖片來源/pixabay

每天早上七點我會在line上推播一則知識音頻,將我的所見所聞與你分享,一年365天,從不間斷。還沒加我Line的朋友,快加我唷。 https://goo.gl/kTLQz1

你是理性的嘛?不,我敢說你肯定是不理性的。

你常常是客觀的嘛?不,我敢說你常常是不客觀的。

傳統的經濟學理論認為:人是理性的,人會做出當下對自己利益最大的行為。

但是行為經濟學則告訴我們:人常常是不理性的,這是因為人類某些天生的心理傾向所導致的。

很多人常常是不理性而且充滿各種偏見的,只是你可能不知道,也很少發現。

這種不理性的心理偏誤,有幾十種。以下我舉六種比較常見的。

1.確認偏誤

確認偏誤是指,個人選擇性地回憶、蒐集有利的證據,忽略不利或相反的資訊,來支持自己已有的想法的片面詮釋。

確認偏誤常常發生,例如當我們對一個人有著很好的印象時,當他犯了不該犯的錯誤,我們傾向替他找一些不得已的苦衷;而當我們不喜歡一個人時,即使他有著某些優點,我們可能更傾向去找他的其它缺點,來維持我們原本對他的壞印象。

因為一個人的認知極難轉換,所以當一個人在別人心目中有著壞印象時,代表這個人在別人心目中很難扭轉,這也是為什麼一開始就要建立起良好的第一印象的關係。

2.從眾效應

從眾效應又被稱為「跟尾狗效應」,也就是像是跟在別人身後的狗一樣,自己不會作出決定。

舉例來說,當購買一件商品的人數增加,人們對它的偏愛也會增加。

比方說,在實際生活中,人們總是經常根據其他人的選擇做決定,人們經常傾向於光顧那些很多人去的餐館,哪怕那需要等待很久或排很長的隊伍;而不去選擇沒人的餐廳。

3.維持現狀偏誤

維持現狀偏誤是指,人們常常傾向於維持現狀的一種認知偏差。

很多人常常會對改變感到害怕,因此心理常常會傾向於維持現狀,或是做出改變最小的決定。

你會選擇你熟悉的食物、買你熟悉的品牌、用你熟悉的東西、做你原本熟悉的工作…,這種偏見會讓人一個人傾向於變得保守。

4.聚光燈效應

聚光燈效應,是1999年由季洛維奇和佐夫斯基提出心理學名詞。

這個效應是指,有時候我們總是不經意的把自己的問題放到無限大,當我們出丑時總以為人家會注意到,其實別人或許根本沒有注意到。事實上,沒有人會像你自己那樣關注自己。

聚光燈效應影響的是,原本你的行為可能沒有特別的問題,但因為自己覺得對方觀察到自己的意圖,所以在行為上表現的很不自然,導致對方從原本根本沒注意到,到開始懷疑自己的行為好像是裝出來的。

5.月暈效應

月暈效應又稱光環效應,是一種以偏概全的主觀心理臆測。

這是指當一個人有某種好的特質時,我們傾向認為對方在其他方面也擁有好的特質;反之亦然。

例如,當一個在某方面表現出某種強項的時候,這時候我們就會覺得,他在其他方面的表現一定也不差。

也就是說,我們常常會用某個單一表現,來判斷這個人在其他方面的表現。

6.鄧寧-克魯格效應

鄧寧-克魯格效應指的是,能力不足的人,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卻無法客觀評價他人的能力。

研究顯示,能力最差的個體,會最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而能力最高的個體則對自己的能力做出過低評價。

鄧寧-克魯格效應簡單的說,就是一個人因為缺乏元認知能力(元認知能力指的是知道自己能力在哪,也能對自己的能力準確評價),所以導致自己陷入一種“無知的無知”的陷阱。

因為不知道自己能力在哪,也就不知道如何準確評價自己的能力。

以上這六種偏誤很常發生,而且當你陷入了這些偏誤的時候,你可能沒發現。

要讓自己不被這些心理偏誤影響的第一步,就是知道它們的存在,並且經常有意識地去辨認它們。


每天早上七點我會在line上推播一則知識音頻,將我的所見所聞與你分享,一年365天,從不間斷。還沒加我Line的朋友,快加我唷。 https://goo.gl/kTLQz1

每週Youtube發佈新影片,請訂閱我的Youtube頻道》https://goo.gl/X3FSST

預設圖片
伊森

我是一個每年閱讀超過200本書的:創業者/Youtuber/專欄作家/部落客。

文章: 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