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永遠優於短期

圖片來源/pixabay

我們都知道,全世界最大的網路電子商務公司是亞馬遜,亞馬遜在2017年的營收,達到了一千七百多億美元。但是如果你有去觀察這間公司的獲利,你就會發現,在1995年到2014年這十年之間,亞馬遜的獲利跟虧損,剛好各一半,也就是說在1995年到2014年,這20年裡面,有十年是虧損的,另外十年是賺錢的。

誒,你說,怎麼這麼奇怪呢,亞馬遜這間營收這麼高的公司,怎麼這二十年,其中有十年是虧損的,而另外十年是獲利的呢?

其實答案很簡單,那就是,它是故意的。這什麼意思呢?也就是說,亞馬遜把它賺來的錢,都拿去進行投資了。亞馬遜的創辦人貝佐斯自己就說:「It’s all about the long term.」中文意思是,一切重點都在長期。也就是說,貝佐斯真正關注的是長期,而非短期。

這也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主題:長期永遠優於短期。

根據後續結果做出行動,而非直接結果

我們需要明白一個概念,這個概念叫做:「直接結果與後續結果」。

這兩個名詞是什麼意思呢?

簡單的說,直接結果是指:你做了一件事,當下能夠立即得到的結果。

後續結果則是指:你做了一件事,可能要過很久才能得到的結果,而且通常讓人沒有察覺。

比方說,吃甜食的直接結果就是覺得快樂、爽,後續結果就是變胖跟損害健康,我們在吃甜食的那個當下,直接感受到的就是爽,但是要等到變胖或是已經損害到自己的健康,這通常要過很久你才會感受的到。

在比方說運動,運動的直接結果就是覺得累、身體腰酸背痛,而後續的結果就是你的身體會變得更健康。

那這個概念告訴我們什麼事呢?那就是直接結果跟後續結果常常是對立的;直接結果會讓你爽,後續結果就會讓你痛苦;直接結果會讓你痛苦的,後續結果就會讓你爽。

從這一點,我們可以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如果你想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好的話,就要永遠遵循這一條原則,那就是:「根據後續結果做出行動,而非直接結果」。

舉例來說,如果你想讓自己的身體變得更健康,那你就要持續運動,對吧?因為身體變健康是後續結果,而運動時所帶來的痛苦,那是直接結果。

長期考量永遠贏短期考量

這個概念,也讓我想到了一本書,這本書叫做《不敗行銷》,作者是國際知名的行銷大師艾爾賴茲跟傑克屈特。這兩位行銷大師,在《不敗行銷》這本書裡面提出了一個概念,這個概念叫做「長期觀點法則」,這個法則是在說,長期的效益,幾乎都跟短期的效益有衝突。這個意思是,當你想要兼顧長期效益的時候,你就要犧牲短期效益,而當你想要兼顧短期利益的時候,你就幾乎會犧牲長期利益。

如果我們將這個法則用來審視生活周遭的每一件事,你就會發現,這個法則幾乎都是對的。以學生來講,如果你想考上一所好的大學,你可能有長達一年的時間,都要犧牲跟朋友出去玩的時間,短期的時間內,你雖然沒有辦法進行社交活動,你少交了一些朋友,但是當你考上一所頂尖大學的時候,長期下來對你的未來絕對有大大的幫助。

又例如,如果你想成為一個頂尖的創作歌手,你可能會有長達幾年的時間都關在自己的房間寫歌,增進自己的音樂涵養,短期的時間內,你犧牲了一些跟朋友相聚的歡樂時光,但是長期來說,這對你的音樂能力絕對是大大的加分。

誒,你仔細想一下,就會知道,這個「長期觀點法則」跟我們剛剛說的「根據後續結果做出行動,而非直接結果。」這句話,不就是同一個道理嗎。後續結果指的就是長期,而直接結果指的就是短期。

所以你可以發現,無論我們想做什麼事,長期幾乎都跟短期有衝突,想要兼顧長期,就要犧牲短期,想要追求短期,你就一定得犧牲長期。而且,在大部分的情況下,你是沒有辦法兼顧同時長期跟短期的。

如果你是一間企業的經營者,當你想要追求短期獲利的時候,你的長期獲利就會受損,當你放眼長期獲利的時候,你的短期收益就會減少,對於企業經營來說,「長期觀點法則」也同樣適用。

所以我們可以總結出一個道理,那就是「長期考量永遠贏過短期考量」。當我們必須在長期跟短期之間做一個取捨得時候,選擇長期幾乎都是對的,而當你放眼長期,你才有可能在最後成為贏家。

透過累積壯大自己

當我們把重心放在長期的時候,我們也可以發現一件事,那就是我們在做的事情,其實就是透過「累積」,持續不斷擴大自己的優勢。

很多人在這裡可能會有疑問,「累積」是什麼意思呢?

這裡說的「累積」,簡單的講就是三件事:

第一件事叫:持續不中斷

舉例來說,如果你想要英文變得很流利,一個禮拜裡面,每天練習一個小時的英文,絕對比你一天練習七個小時,接下來六天都不練習的情況還要好。想要透過累積來逐漸擴大自己的優勢,你就必須持續不中斷,無論碰到任何棘手的情況,拼死拼活也要堅持下去。

這邊我們要明白一件事,當我們想要從零開始累積的時候,很少有情況是一開始就一炮而紅,大部分的情況都是你必須累積到一個程度,你的努力才會逐漸被大家看到。

當我們想要著眼於長期的時候,對於我們在做的事情,就要持續不中斷,這樣才能慢慢累積優勢。

再來是第二件事:你要尋找可以發揮綜效的事

簡單的講就是要走對方向,當你方向走錯了再怎麼努力都沒有用。我們要找的是那些可以發揮綜效的事。

什麼是有綜效的事呢?簡單的說,就是你去做一件事情,做完那件事之後,可以幫到你另外一件事情,這就是有綜效的事。

要瞭解什麼叫做綜效,我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你就能明白了。

「一個自己開餐廳的人,晚上把自己下廚的過程寫在自己的部落格上,這就是一件有綜效的事情。」為什麼呢?因為他的線上部落格的流量,可以替他帶人流到線下的餐廳,寫部落格這件事,可以幫他的餐廳帶進業績,這就是一件有綜效的事。

誒,你看,這不也是符合長期觀點法則嗎,短期來講,你晚上花了你的時間寫部落格,但長期來講,當你的部落格流量起來了,就能自動替你的餐廳帶來業績,對吧。

最後要注意的一件事,就是時間必須站在你這一邊。這個觀念是累積的核心觀念。

很多人聽到這裡可能萌了,這什麼意思呢?所謂的時間站在你這一邊,就是指隨著時間的增加,情況會對你越來越有利。當你累積的資產越來越多,你所累積的資產對你來說就會越有幫助,這個就是累積法的核心觀念。

舉例來說,一個知名的部落客,他在網路上寫的文章就是他的資產,隨著時間的增加,當他累積的文章越來越多,就對他越來越有利。

那麼什麼叫時間不站在你這邊呢?舉個例子你就能明白了。

「一個白天要上班的會計師,晚上跑去當Uber司機,這個就是時間不站在你這邊。」這個道理其實很容易理解,就是晚上開計程車這件事情,對於當會計師一點幫助都沒有。晚上開計程車這件事雖然可以賺到一點錢,但就算時間過得再久,這對於建立自己在會計師行業的優勢,一點幫助都沒有。

要持續累積自己的優勢,我們就必須選擇去做那些,時間能夠站在自己這邊的事情。

從過去的歷史經驗來說,最後的贏家,幾乎都是一開始就關注著長期效益的人。這個社會上有太多人都只關注著短期利益,所以,當你選擇從長期效益著手,你就能夠贏過很多人。

持續不中斷、尋找可以發揮綜效的事,以及時間必須站在你這一邊;這三個要點就是我們關注長期、持續不斷累積要注意的事。

結論

當我們要做決策的時候,針對長期進行的考量,永遠比針對短期進行的考量還要好,也就是「長期永遠優於短期」。這句話其實就是告訴我們,要根據後續結果做出行動,而非直接結果。

當我們針對長期進行考量的時候,對於我們要做的事情,必須注意三件事:

1.持續不中斷
2.尋找可以發揮綜效的事
3.時間站在你這邊

——–

每天早上七點我會在line上推播一則300字的知識音頻與短文,將我的所見所聞與你分享,一年365天,從不間斷。目前已有5200多人加我了,還沒加我Line的朋友,快加我唷。 https://goo.gl/kTLQz1

每週一、四,Youtube發佈新影片,請訂閱我的Youtube頻道》

https://goo.gl/X3FSST

預設圖片
伊森

我是一個每年閱讀超過200本書的:創業者/Youtuber/專欄作家/部落客。

文章: 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