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sical Address
304 North Cardinal St.
Dorchester Center, MA 02124
圖片來源/pixabay
每天早上七點我會在line上將我的所見所聞與你分享,一年365天,從不間斷。還沒加我Line的朋友,快加我唷。 https://goo.gl/kTLQz1
她是一個天才,從小就展現了過人的智力,特別是在數學方面。
這一方面還得歸功於,她有一個特別嚴厲的媽媽,她媽媽從小就希望她可以解開那些偉大數學家都無法解決的數學難題。因此,日復一日地監督著她的女兒學習數學。
她媽媽剝奪了她的社交權力,不讓她交什麼朋友,只是讓她不斷地做數學題目。
甚至,她媽媽….連她交男朋友的權力也剝奪了。
那天,她跟她喜歡的男生出去,回來後被她媽媽發現了,從此被斷絕來往。
她媽媽從小就給她一個偉大的使命,那就是:成為最頂尖的數學家。
我說,她太可憐了,小孩子是需要社交的,做媽媽的當成這樣,對嗎?根本不對。
她長大後,完全展現了她的數學天賦,後來,她不負眾望,終於解開了一道當時還沒人可以解開的數學難題,她解開後,對人生感到無望。
為什麼會這樣?有人說,當你從小被賦予一項使命的時候,當你達成了這個使命,你會覺得你來到這個世界上的任務已經達成了,頓時,你會完全失去人生的方向。
所以,她自殺了。
有人會問,什麼是殺死人不償命?這就是殺死人不償命。
上面這個故事,就是《天才的禮物》這部電影在講的故事,一個嚴厲的母親,親手把自己的女兒給逼死了。
小孩是需要社交的、需要陪伴的、需要童年的。
這種教育方式,對嗎?當然不對。
假如你希望自己的小孩子可以變得很優秀,但你同時又不希望因為自己的嚴厲,把自己的小孩給逼死了,你可以怎麼做?
大致上有兩種做法。
1.給予更高的期待
在心理學理論裡,有一個效應叫做「比馬龍效應」,這是指當一個人在被賦予更高的期望之後,會表現得更好的一種現象。
你可以多多跟你的小孩溝通,跟他說你對他有很高的期待。
就像是TED講者史蒂文森的奶奶,從小就不斷地給史蒂文森期待,史蒂文森從此再也沒有喝過酒。
長達四十年都沒喝過酒,你有辦法想像嗎?
2.從內部著手,提升個人成就感
簡單的說,就是帶著你的小孩,一起做一些事。讓它從事情裡面獲得一些成就感,當一個人有成就感之後,就會變得更投入,也會做得更好,藉此來達到一個正向循環。
這第二個方法,需要父母抽出時間,帶著自己的小孩動手做一些事。
當小孩子獲得成就時,他會產生一種內在的動機,這會促使他變得更投入。
在《天才的禮物》這部電影裡,她解出了那道當時還沒人解得開的數學難題後,她第一步不是告訴她媽媽,而是找了她哥哥,並且把解題過程交給了她哥,並且告訴他,要等到她媽媽死後,才可以公開。
然後,她就自殺了。
一個女兒做到這樣,該是有多恨自己的母親呢?
願我們,永遠別成為那個扼殺自己小孩的父母親。
每天將我的所見所聞與你分享,一年365天,從不間斷。還沒加我Line的朋友,快加我唷。 https://goo.gl/kTLQz1
每週Youtube發佈新影片,請訂閱我的Youtube頻道》https://goo.gl/X3FS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