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一個晚上看10本書以上?

每天早上七點我會在line上推播一則知識音頻,將我的所見所聞與你分享,一年365天,從不間斷。還沒加我Line的朋友,快加我唷。 https://goo.gl/kTLQz1

常常,有很多讀者來信問我一個共同的問題,那就是:他們很好奇,我到底是怎樣閱讀的?

怎樣可以做到每天分享一篇短文,同時,還要寫長篇文章?

這對他們來說,似乎是一種不可能的任務。

「我一定要從頭到尾一字一句的讀完,才會覺得自己讀完一本書。」我曾經聽過不少人這樣跟我說,我大學也是採用這種閱讀方式,但後來我發現,這種閱讀方法,根本是一種錯誤的閱讀方式。

真正能夠很快看完一本書的人,一定都是:有目的的主動閱讀。

這種有目的的主動閱讀,肯定是很功利的。

什麼叫做很功利的看一本書?

我有一個朋友,很討厭吃咖哩,如果你問他為什麼討厭吃咖哩,他會跟你說:我特討厭吃完咖哩,牙齒黃黃的自己。

「甚至我討厭咖哩那種味道,一聞到就會想吐。」他會一副厭惡的樣子,跟你這麼說。

如果你端了一盤咖哩飯到他面前,他會馬上推開,很不屑地看著那盤咖哩飯。

很功利的主動閱讀,就像我朋友這樣,當你把一本他毫無興趣的書,放到他面前,他會跟你說:「這是什麼?」快速翻一下這本書就把它丟還給你,並跟你說:「我根本不看這種書。」

當你進行很功利的主動閱讀,代表你在閱讀之前,是有目的的,一切跟你的目的無關的知識,你都可以快速瀏覽過。

而一旦你發現了某個知識或某段內容,跟你想學的東西有關,這時候你才會停下來慢讀,仔細品嚐作者想傳達的知識。

所以一個高效的閱讀者,他閱讀的速度肯定是有慢有快的。

看到無用的內容,一定看得很快;看到有用的知識,就會看得很慢。

如果你看書是漫無目的的,你的速度肯定快不起來,因為你連自己想學什麼都不知道。

一個連自己想要從書中獲得什麼、想學什麼都不知道的人,閱讀速度怎麼快得起來呢?

昨天我大概花了兩個小時左右,看了7本書。

其中有一本書叫做《外商公司都在用的49個邏輯思維》,這本書,我只花不到10分鐘就看完了,因為這書中有太多的知識,是我已經知道的了。

例如,時間矩陣、PDCA、SWOT、5W2H、九宮格法、MECE…等等,全部都是我之前分享過的東西。

還有一本書叫做《殘酷世界的生存法則》,我大概花了10多分鐘把它看完。

你可能會問,這樣子真的有把一本書看進去嗎?

如果你的閱讀方式,是有目的的主動閱讀,當你在看一本書的時候,你肯定是大腦不斷在掃描有用的知識,當你看到有用的知識,你可能會慢讀、可能會做筆記。

如果你認為一本書要從頭到尾一頁一頁的慢慢看,你一定無法很快的看完一本書,只有當你以很功利的方式來閱讀,才有可能做到一個晚上看10本書以上。

當一個人隨著自己讀的書越來越多,專業知識累積的越來越深,他肯定會形成屬於自己的知識體系。

這個知識體系,涵蓋了他建構他自己專業知識的方式。

當一個人進行很功利的主動閱讀的時候,他的知識體系會告訴他:什麼才是有用的知識?

所以看書的時候,碰到有用的知識,就會拉進來自己的知識體系,然後重新組建,讓自己的知識體系變得更完善,每看一本書,自己的知識體系就優化一次。

比方說,一個人很想成為小說作家的時候,他可能會去買很多關於怎麼寫小說的書,所以他會慢慢摸索出,怎樣才能寫出一本好小說的秘訣。

他會將這些寫好小說的秘訣,統整成屬於他自己的一套方法,也就是知識體系。

每當他在某本書上看到某個建議或方法的時候,他就會將這個知識點,做筆記寫下來,這時他的知識體系就會變得更完善。

一個人快速閱讀的過程,就像這樣子,碰到對自己的知識體系無用的內容,就快速帶過,你將會發現,你閱讀的速度會變得很快,常常20~30分鐘,就可以看完一本書。

所以,假如你閱讀的速度很慢,或許有兩種可能:

1.你讀書毫無目的,不知道自己想從書裡面學到什麼
2.你還沒有建構出自己的知識體系

如果你看書毫無目的,你閱讀根本就快不起來,也抓不出一本書的重點。

如果你還沒有自己的知識體系,你就無法快速對書中的內容進行整合,知道什麼內容可以立即拉進去你的知識體系,什麼內容可以快速丟掉。

如果你想進行快速閱讀,你想一個晚上看10本書以上,你通常必須具備以下幾點:

1.你進行的是很功利的主動閱讀
2.你知道自己想學什麼,你看書是有目的的
3.你會做筆記,透過筆記打造自己的知識體系

當你具備以上這三點,你才有條件可以很快地看完一本書。

最後,你必須深信,你不必真的一字一句的看完一本書,你也能夠抓取一本書的重點,將它納為己用,融入自己的知識體系。


每週Youtube發佈新影片,請訂閱我的Youtube頻道》https://goo.gl/X3FSST

預設圖片
伊森

我是一個每年閱讀超過200本書的:創業者/Youtuber/專欄作家/部落客。

文章: 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