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8【伊森7點】你跟人氣王的差距,在於垃圾話講得太少!

《青春六人行》這部長達10季的美劇,曾經陪伴過無數人的青春,這部劇也陪伴我走過了大學青春。這部劇的人都愛講垃圾話,而且特別好笑,我曾經也學過裡面的一些幽默梗。

垃圾話用台語來說就是「練肖話」,垃圾話一點營養也沒有,不過它可以拿來潤場、娛樂眾人。

不知道你觀察過沒有,往往你曾經接觸過最受歡迎、人際關係最好的那個人,通常都不是最聰明的那個人,也不是表現最優異的那個人,而是最會講垃圾話的那個人。

我還記得,無論是高中、大學,還是研究所,那些愛講垃圾話的人,無一例外,人緣都特別好。

難道當我們聽了「垃圾話」之後,可以刺激大腦的一些物質分泌,替我們帶來愉悅感?還是人類天生就愛垃圾話,當我們聽到垃圾話的時候,我們反而更喜歡這些人?

都不是。

這其中的關鍵原因在於:「訊息密度」跟「文字冗餘度」。

訊息密度&文字冗餘度

什麼叫做信息密度呢?簡單的說,就是文字裡面,包含資訊量的多寡。

如果一句話裡面包含大量資訊,它的信息密度就很高,如果一句話裡面沒有什麼資訊,都是一些不重要的話,那它的信息密度就很低。

假如一句話又臭又長,但是訊息密度卻很低,我們就可以說,它的文字冗余度很高。

所以,聽到這裡,你應該可以明白,中國古代的文言文,訊息含量是非常高的。

另外,我們也可以明白:中文的信息密度,比英文高。

為什麼?比方說,當我們想說早安的時候,我們只需要釋放兩個字,也就是「早安」。但是英文如果要說早安,你得說「good morning」!

所以,一般來說,在大部分的情況下,文言文的信息密度,比一般中文的信息密度還高;而一般中文的信息密度,又比英文還高。

如果你不信的話,你可以用英文翻譯「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九個字看看,你肯定會寫出一大串英文來,但是用文言文,你卻只要九個字。

假如今天,你的朋友早上吃了早餐,而且點了蛋餅。當他碰到你的時候,對你說:「吾今早,食一蛋餅。」

你會做何反應?我想別說你,我肯定是嚇死了,嚇得魂飛魄散。

為什麼?因為這不是一個正常的現代人會說出的話,現代人應該是說:「我今天早上吃了一個蛋餅。」

但你比較一下前後者,哪個訊息密度高?肯定是前者對吧!

兩句話表達的都是相同的意思,但是「吾今早,食一蛋餅。」只需要七個字;而「我今天早上吃了一個蛋餅。」卻需要十一個字。

為什麼人天生不喜歡訊息密度高的話呢?答案是:不方便接收訊息。

訊息密度越高,代表裡面包含的資訊量越大,也就需要更多的腦細胞去吸收。

如果我們想讓別人理解我們說的話,我們就要增加文字冗余度。增加文字冗余度的好處就是:方便別人接收。

回到一開始的問題,為什麼人氣高的人,都愛講垃圾話?因為:垃圾話的訊息密度極低,非常方便接收,一聽就懂。

雖然垃圾話沒有營養,但是可以帶給別人親切感,別人完全聽得懂你說的話。你講的話越是專業跟嚴肅的東西,越是少人感興趣,因為太難接收了,訊息密度太高了。

我們也可以說:想要讓別人充分理解你的意思,最好的辦法不是用更大的聲音跟對方說,而是增加文字冗余度。

下次你不妨多講一些好笑的垃圾話看看,肯定可以收到以下的效果:

1.別人百分之百完全聽得懂你在說什麼
2.別人對你會感到比較親切。

這個話題我們就聊到這,希望對你有啟發,我們下次見囉。


《高效率極速閱讀術》現正熱銷中:《前往試讀並購買

預設圖片
伊森

我是一個每年閱讀超過200本書的:創業者/Youtuber/專欄作家/部落客。

文章: 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