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sical Address
304 North Cardinal St.
Dorchester Center, MA 02124
美國的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個實驗,實驗的對象,是一群小孩子,實驗的目的,是為了測試,可以延遲享樂的小孩子,跟沒有辦法延遲享樂的小孩子,長大之後,是不是會有明顯的差別。
這個實驗叫做「棉花糖實驗」。
這個實驗的結果顯示,如果你可以延遲享樂,你未來所獲得的成就就會比較大。
這個實驗給我們的啟示,其實說白了就是叫我們要把眼光放遠一點,要想辦法去獲得未來更大的獲利,而不是眼前的小獲利。
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定位」這個名詞,定位的英文叫做positioning,這個概念在行銷裡面非常的有名,提出這個概念的人,是兩個行銷大師,分別叫做艾爾賴茲跟傑克屈特。
如果你去問這兩位行銷大師,你問他們:大師,懂得延遲享樂是不是真的可以獲得比較大的成就?這兩位大師,可能就會跟你說:不一定,如果你的老爸是比爾蓋茲,你不用延遲享樂,一樣可以很有成就。
於是你笑了一下,然後又問:那如果我的老爸不是比爾蓋茲呢?這兩位大師可能就會告訴你,你去看我們出的一本書叫做《不敗行銷》,你問的問題,答案就在這本書裡面了。
講到《不敗行銷》這本書,裡面提到了一個概念叫做「長期觀點法則」。
長期觀點法則是什麼意思呢?
它的意思就是,長期的利益,幾乎都跟短期的利益有衝突。如果你想要兼顧長期的利益,你就要犧牲短期的利益,相反的,當你想要兼顧短期的利益,你就會犧牲長期的利益。
這個法則告訴了我們什麼道理?它告訴我們:你要懂得延遲享樂。因為犧牲短期利益,你才能獲得更大的長期利益。
在2018年有一本很火的書叫做《原則》,作者叫做 瑞.達里歐,他掌管的基金規模超過一千五百億,而且他還是一個白手起家的百億級富翁。
說到《原則》這本書,它至少講了100個以上的原則,其中一個原則叫做:永遠要根據後續結果做出行動,而不是直接結果。
這什麼意思?
直接結果是指:你做了一件事,當下可以立刻得到的結果。
後續結果是指:你做了一件事,可能要過很久才可以得到的結果,而且通常讓人沒有察覺。
比方說,吃甜食的直接結果就是覺得快樂、爽,後續結果就是變胖跟損害健康;而運動的直接結果就是覺得累、身體痠痛,但是後續結果就是身體變得更健康。
直接結果跟後續結果常常是對立的;直接結果會讓你爽,後續結果就會讓你苦;直接結果會讓你苦,後續結果就會讓你爽。
瑞.達里歐提出的這個原則告訴我們什麼?它告訴我們:你要懂得延遲享樂。
那麼,你可能會想問,好,我已經知道「延遲享樂」的重要性了,但是,我應該怎麼做呢?有沒有一個具體的方法,可以讓我成為一個可以延遲享樂的人。
如果你去問《精進: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這本書的作者,他可能就會跟妳講:
有,當然有,我有兩個可以讓你成為一個懂得延遲享樂的人的方法。
1.你未來的目標,要具體化、情境化跟可實施
也就是不要虛無縹緲,因為當時間一拉遠,人們往往會有一種慣性,那就是懶得去思考那麼遠的東西。
具體化跟可實施,就是叫你要將未來的目標,拉到現在去努力實現。
2.避免抄近路心態
什麼是抄近路心態?意思是說,不要因為近期的短暫績效或表現,而犧牲了未來的表現。
所以,告訴自己,從現在開始,讓自己成為一個:懂得延遲享樂的人。別急著吃糖,除非你不想變得更有錢。